邳州这所小学“花样”劳动课受到欢迎
近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近期

5月17日,记者在闽江路小学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劳育比赛——厨师争霸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比赛现场,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一应俱全,老师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孩子们煎、炒、烹、炸食物,烹饪技能娴熟无比。
闽江路小学学生刘一诺凭借一道拿手的“腊肉粉丝炖白菜”,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她告诉记者:“爸爸妈妈上班非常辛苦,我放学回家后会主动承担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做菜,这次拿到一等奖非常开心。”
除了开展比赛,该校还经常开展多样劳育,通过科学划分,将公共场所的清洁任务依次分配给各班级,通过评比、颁发“流动红旗”等做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带一些小植物来学校种植。
如今,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悉心照顾下,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在绿植生长过程中,学生依据植物生长习性,按时浇水、精心养护,不但美化了校园,更在无形中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闽江路小学副校长潘修銮说:“很多学生刚进学校时,扫地、拖地等基础劳动技能都不会,经过潜移默化地劳动教育,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勤劳动、爱劳动’的好习惯。”
该校还将课堂搬进劳动基地,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体验劳作之美。
在社区支持下,该校利用校门口的闲置地块,精心打造了一块“农耕实验田”。据了解,该农耕田占地近1亩,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农业劳动实践课程,进一步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现劳育、德育的有机融合。
农耕田里,闽江路小学科学教师于娜娜正指导学生翻地、除草,栽植绿色健康的农作物。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充分体验了田间地头的农耕乐趣。
于娜娜说:“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动手,通过种植农作物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五年级的学生赵优尚因为个头高、力气大,被分配到翻地的工作。炎热天气下,赵优尚和小伙伴拿起铁锨,认真翻地,不一会就满头大汗,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
赵优尚说:“以前吃饭总爱浪费粮食,现在我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发明机器帮助农民伯伯们种地。”
潘修銮表示:“希望学子们通过亲手劳作,真切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从而领悟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朴素道理。”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新劳动课程内容包括三大类,十个任务群,针对四个不同学段的孩子提出不同要求:
•第一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其中,“清洁与卫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则从三年级到九年级;而“整理与收纳和烹饪与营养”则贯穿整个九年义务教育期。
•第二类: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其中,“农业生产劳动”和“传统工艺制作”贯穿九年;“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到九年级。
•第三类: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都是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九年级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