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

2022-7-23 17:00:57 来源:铜山发布 评论:0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诗画

如今,这番趣景

正在棠张镇刘塘村上演


图片


“别人听着闹哄哄,可我要是听不着这蛙声,反倒睡不实在。”对于4年前返回老家棠张镇刘塘村创业的彭鹏来说,听着蛙声入眠,已然成为习惯。


2018年,彭鹏在刘塘村包了40亩地。“最初是想养蛙,到湖南、湖北考察时,选定了黑斑蛙。但当地养蛙要往地下挖70厘米到80厘米。我盘算着,养蛙的同时种稻,一来可以种出绿色产品,二来可以减少下挖的深度。同时,稻田还能给黑斑蛙遮阳,或许能行。”


图片


然而,这片试验田

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播下了“希望”

却没有变现成为丰收的喜悦

图片
第1年

“第一年养蛙,6月里的一个礼拜,蛙苗大量死亡,短短几天时间损失了20万元。找专家询问,对方也说不出所以然。几天后,下地进行田间管理时,才发现是因为蛙池的水温过高。后来,我们有针对性地上了一套水循环系统,高温时,利用水循环降低水温,才解决了问题。”温水煮青蛙,让彭鹏养蛙第一年遭遇“滑铁卢”。


但没想到的是,只是作为“附属”栽种的水稻却意外丰收。“种‘蛙稻米’,我们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完全采用生态种养模式。”敢闯敢试,让彭鹏在养蛙的失败中,重拾了信心。那一年,彭鹏种的“蛙稻米”粒粒饱满,亩产达千余斤,2万斤“蛙稻米”卖到20元/斤的价格,依然供不应求。


图片

图片
2年

经过了历练的彭鹏第二年扩大种养面积,种了140亩的“蛙稻田”。年底,蛙养得不错,稻种得也好,彭鹏盘算着过完年卖蛙还能多增收,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彭鹏再次受挫。

图片
3年

短暂一段时间把蛙池改种其他品种后,去年,彭鹏重修80亩的蛙池,重整旗鼓再种“蛙稻米”。“养蛙这几年,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一亩蛙田能养出2000斤蛙,一斤可以卖到16元到18元,种的5万斤稻米也不愁销。”去年,彭鹏养蛙种稻终于苦尽甘来。


图片

图片
今年

彭鹏谋划着大发展,“4月份的时候,我和几个社区采购团的团长合计,准备把我们的产品做成成品,直销到社区。在几个小区做了地推,产品有‘蛙稻米’,有香油,还有蛙菜等。”


这几天,彭鹏推出的新产品——“蛙稻粥”在几个社区陆续上线,“煮粥的米是我们种出来的‘蛙稻米’,因为是绿色种植,喝起来的口感有浓郁的粥香。一天能销售近300桶,我们自产的‘蛙稻米’,现在我都舍不得往外销。”


图片

彭鹏说,返乡创业让他有了更多切身感受,“做强农业,种出好产品还不够,还要做出好产品,拉长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老传统,把发展的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图片


稻香田头,蛙声一片

养蛙种稻,一地双收

效益顶呱呱


图片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