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徐州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
10月21日,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美丽徐州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规划建议中提到,启动市域(郊)铁路徐州至贾汪线(S1)、徐州至宿迁线(S2)、徐州至萧县线(S4)等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
该规划建议重点内容如下:
①、推动徐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加快徐州都市圈规划建设, 坚持同城化理念,在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统一市场、数据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探 路、实现突破,打造成为策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新兴增长 极。夯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基础,坚持主核带动、同城先行,积极构建“一日生活圈”“1 小时通勤圈”,协同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快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公路、 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实现都市圈市民在徐出行一卡通。加快徐州至宿迁、淮北、枣庄等快速放射通道建设,启动市 域(郊)铁路徐州至贾汪线(S1)、徐州至宿迁线(S2)、徐州至萧县线(S4)等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业链合作 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园区,推进徐宿现代产业园区、泉山萧县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提档升级。加快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打造“1 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幸福生活都市圈, 建立健全区域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和救援体系,常态化开展疫情联防联控,推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秋冬季大气污染联合防控等,探索试行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
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面推进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制定实施对接长三角制 造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工程机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 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制造业高地和绿色农产 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鼓励企业在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布局研发中心、完善销售网络、承接重大工程、组建行业联盟, 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加快嵌入供应链体系。积极对接上海高端服务经济,全面参与长三角品牌提升行动,围绕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等领域,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依托沿G3 高速、京沪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大运河等通道,加快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空港开发区、高铁物流园等全面对接长三角发展主轴,持续提升承载功能,建设长角北翼经济枢纽。深化徐州港与洋山港、舟山港及沪苏长江 沿线港口对接,提升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建设长三角世界 级港口群重要集疏点。坚持区域互补、南北对接,推动发展理念接轨苏南,深化园区建设、项目招引、产业培育、开放创新等方面对接合作。深入开展与无锡市南北挂钩合作,高 水平建设“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和“省级特色园区”。加强徐州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战略合作,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探索产业链创新链跨区联动融合,推动 创新资源和项目引进。
9月20日,有网友咨询《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的进展,官方给予回复。
网友:自年初国家首次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列入国家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以来已经过去大半年有余,请问由我市牵头会同周边兄弟地市进行的《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年内是否有提请审批的可能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现就相关问题答复如下。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在2022年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推进淮海合作区协同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由我委牵头委托相关编制机构开展《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目前《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下步,将向淮海经济区4省发展改革委和各兄弟城市征求意见建议,并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年底前经4省政府同意后,由4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后续,《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相关进展情况将通过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感谢您对市发改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