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四通八达、产业生机盎然、群众安居乐业……一年来,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幅产业兴旺、村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向人民报告”系列报道,一起来了解我市在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的成果。
产业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2月30日,记者来到燕子埠镇鹿寨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钢架大棚依次排开。走进棚内,高高的茄子枝蔓上枝叶翠绿,一个个油紫鲜亮的茄子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近年来,燕子埠镇克服高亢山区土地贫瘠制约,积极流转土地,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500多座温室大棚,发展茄子、黄瓜、辣椒等特色蔬菜种植。
鹿寨村村民
王庆成
不仅是鹿寨村,港上镇小湖村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八路镇依托葡萄优势产业,规划葡萄种植采摘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车辐山镇则大胆闯出去,推动生产基地与流通市场有效对接,搭建起本地特色农产品进上海的“直通车”。
一年来,我市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依托资源禀赋,做好做优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实施强村富民新路径,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充分释放农村农业活力,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今年,我市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8个,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动力。
环境改善
美丽乡村更宜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日,记者走进八路镇祠堂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通村入户,还有一面面色彩斑斓的文化墙……形成了一幅生态优美的田园画卷。
今年以来,祠堂村自启动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开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庄绿化和水体净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如今,村里的土泥路变成了风景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八路镇祠堂村村民
张家国
一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善基础设施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粮食安全。在八义集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记者看到,新建成的节制闸和桥、涵、路等配套设施相互连通,达到“渠相连、路相通”的效果。
据悉,八义集镇高标准农田共1.2万亩。项目投入使用以来,村民有了新的农路和农桥,大型机械自由出入,灌溉排水也更加便捷。
村民张小永家中有7亩地,分别种植玉米和水稻。过去因田间沟系不通,灌溉时需要自己挖渠取水。随着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不仅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农作物也实现了增产增收。
八义集镇村民
张小永
水闸建好之后,我们今年种植玉米非常便利,家家户户的田地都能用上水了。
一年来,我市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突破口,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