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第一批80后已经43岁!徐州人的80年代

2023-8-13 15:46:48 来源:爱徐州 评论:0


图片


夏日的午后,花一毛钱买一根冰棍,坐在小河旁边的树丫上,一根吃完再去买一根。


直到嘴被冰得麻麻的,舌头也沾了满满的色素,然后上课铃响,心满意足地跑向教室。


放学后看到哪家场院上来了做爆米花的爷爷,立马脚下生风,跑回家,放下书包,拿一个蛇皮袋,舀上一瓢玉米,揣上几毛钱,飞奔而去。

……


图片

自从过了30岁,就感觉时间就过得飞快。


以前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如今的日子仿佛开了快进模式,是一年一年过的。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第一批80后已经43岁了。


43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基本定型,身体在走下坡路,怎么看都是个艰难的年纪。


然而这也是一个开始喜欢回忆,从回忆中汲取温暖、汲取力量的年纪。


今天,让我们回到童年、回到青春,细数过去的那些年,去寻找属于徐州80后的回忆。


图片


图片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被称为改革开放。

1978年是一道分水岭,在这之后,徐州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


图片


图片

{

副食品大楼

}


从前徐州人过年,备年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全年无休的大超市;除夕到初三,菜市场通常都歇业了;人们也少有下馆子的习惯,而且饭店常常也是一放半月假。因此,所有过年用的东西都要在节前买好。

1982年元旦,徐州副食品大楼开业了,这是徐州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后的几十年,这里都是徐州人买年货的必逛之地。


这座七层楼是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最大的专业副食品商店。烟酒、糖果、糕点、罐头、茶叶、炒货、腌腊制品、南北干货、果脯蜜饯、酱菜调味以及冷冻食品等,有3000多个品种。

在计划经济时代,食油米面尚还凭票供应的时代,这是一个让吃货神往的地方。

粮油副食品凭票供应的制度,在1983年以后逐步取消,国营两个字也渐渐从老百姓的生活里淡出。超市替代了商店,补充了菜市,即使是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这样的特殊日子,也有亮着长明灯不歇业的商户,温暖地陪伴着徐州人。


图片

{

白云大厦

}



作为曾经的徐州地标性建筑,白云大厦1984年4月建成营业,当时的名字叫白云商业大厦,就在复兴路与大马路交界的地方,在大马路的路南,当时营业面积1万多平方,下边是商场,上边是宾馆。


10年以后,白云商业大厦的名字出现了变化。1994年3月由原商贸局入股和职工部分入股,实行股份制改造,变更为白云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6年之后,白云大厦的营业面积和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10月1日,这里又建成了新的购物广场,成为大型百货卖场。


历经30年的经营,白云大厦成为营业面积3万多平米,总资产3.4亿的大型商贸企业,成为东部商圈的主流力量之一。


“买羽绒到白云”——这句响亮的商业口号似乎还萦绕在徐州人的耳旁,匆匆那年,都有谁来白云卖过羽绒服?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外地人对白云大厦印象深刻。原因是靠近徐州火车站,旁边还有一个“姊妹”蓝天大楼,很多外地人调侃“到了徐州一出火车站就是蓝天白云”。


甚至杨幂也来过白云,那时候的她还是齐刘海发型。


图片


图片

{

我们的80年代

}



1980年,新建的淮西新华书店迎来了小书虫。




1981年,彭城路南段。彭城路南北走向,全长大约2公里,位于徐州城区中部,是一条著名的老街,也是当年旧城的中轴线。




80年代的彭城路北段,北段有机关大院,今天的彭城壹号。




1985年,摄影师拍下了完整的彭城路窄段,以我们从未见过的视角,审视了古城的那年那月。




70年代时徐州人所说的老牌楼街。这条街在1981年命名为黄河南路。黄河南路原为废黄河堤,这条路上的牌楼农贸市场曾是徐州最受欢迎的菜市场。




1981年,国营淮西菜场。淮西菜场位于西安南路与淮海西路交会的西南角,是跟牌楼、开明两大市场齐名的菜场。




1981年,快哉亭公园改建。除了将西大门改建为仿宋建筑的三开间园门外,公园西部还重挖了一个水池,上面新建一座曲桥,新筑了800米的游园路。此后,花房、花圃、花架,遍布快哉亭。




1982年冬天的煤港路。煤港路南接复兴北路,邻近老火车站,往来密集。




80年代,云龙公园大门。云龙公园因云龙山得名,因余窑取土成洼而有水有塘,因燕子楼和王陵母墓而有文化内涵。1985年,云龙公园已经是一个拥有亭台阁榭,假山水池,树木花卉,拱桥虹桥以及儿童乐园,露天剧场等多种设施的综合性公园了。




1985年,江苏省最大的园林建筑彭园建成,占地520亩。彭园刚建成的时候,谁还没在这里留过影?



1986年,位于徐州淮海广场南侧的蓝天商业大楼建成开业。开业头两年,就创造了徐州商业的过亿纪录。


图片


80年代的彭城剧场,夏天有高悬的吊扇,冬天有红丝绒座椅暖意融融,放映机投射过来的光柱,嗒嗒地打在幕布上,经典影像和台词就这样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图片


1986年的夏天,重建后的中山堂电影院,上映了《夜半歌声》。


图片


1987年底,湖滨新村五期建成。这个徐州最大的居民区规划面积43公顷,容纳了近4万人。湖滨菜场的开业,对于这里的居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图片


80年代,徐州住宅区的样板,黄河新村


图片


1987年,徐州市青少年宫建成交付使用。



80年代,袁桥。袁桥慢慢变得喧嚣热闹,打破了这个夏日静谧的印象。1996年商户们在袁桥农贸市场周围自发形成一个聚集区,2014年9月,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袁桥疏导点。2018年,经营20多年的袁桥疏导点跟我们说再见。


图片


80年代,土山庙会。手编的苇席,斗笠,后来都见不到了。


图片


80年代的故黄河


图片


80年代,云龙山


图片


80年代,如日中天的古彭大厦


图片


80年代徐州市中心街景,国营商店方兴未艾。


图片


图片


80后,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将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并不被看好,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可80后依然扛下了属于他们这一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80没有60后、70后得天独厚千载难逢的资源,他们也比不上90后、00后含着金汤匙出身,他们硬是靠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接住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如今,第一批80后已经43岁了。


人说四十不惑,对于80后来说,人生一定还会有很多困惑,只是人生半程已过,我们对待困惑会更从容,更淡定。


因为在岁月的淬炼中,我们看透了人生的得与失,名与利。


明白了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比如健康、比如亲人。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80后也终将越过岁月长河学会和人生握手言欢。


这就是我们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