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村庄总动员!
这一天,李集镇李潘圩村格外热闹。
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齐聚这里,带领村民开展了一场村庄大扫除。有的负责打扫路面,有的负责清理杂草,有的负责花坛修剪……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整个李潘圩村焕然一新。
“李潘圩村的这场大扫除,也代表着李集镇‘村庄清洁日’正式开启。”李集镇副镇长张丽丽擦着汗向记者介绍。
几天后,一封《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向全镇干群发出。经过缜密研究,李集镇决定将每月25日确立为“村庄清洁日”。
全县“一呼百应”
两个月前,县人居办发布通知,要求各镇、街道以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县上下迅速行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村庄清洁热潮。
和李集镇不同的是,睢河街道不少地方处于城乡接合部,常住居民较多,且有高铁、高速公路等沿线地段,环境清理工作种类繁多,较为复杂。在确定“村庄清洁日”的日期前,睢河街道走访征求了12个村(社区)的群众意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通过民主决策,决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二为睢河街道“村庄清洁日”。
活动开展之初,如何激发群众积极性成为睢河街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离城区近,很多居民在城里上班,晚上才回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村庄清洁中来,对村庄、社区的环境关注度也有待提升。”一位睢河街道工作人员透露。
经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后,街道干部们决定将“村庄清洁日”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借助微信公众号、广播村村响、LED显示屏、微信工作群及短视频等宣传平台,全方位对睢河街道的工作成效、典型范例等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引导辖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和长效管护工作。
“在镇确定日期后,下面管辖村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单独确定日期,怎么效率高怎么来。”县人居办督导组组长郭淼拿出一份“村庄清洁日”计划表,表上显示王集镇大营村每月18日为“村庄清洁日”,其他村均为每月20日。
自通知下发以来,睢宁全县上下积极响应,仅半个月时间,18个镇、街道纷纷制定了“村庄清洁日”活动方案。
各村“各显神通”
今年8月,睢宁室外温度持续居高不下。这给户外清洁工作增加了不少挑战。
凌城镇把每月10日确定为“村庄清洁日”,8月10日一大早,镇村干部及志愿者等人就前往方庄村,开始清洁日各项准备工作。
在方庄村村头,有一间特殊的橙色小木屋,这是供清洁人员和志愿者歇脚的休息室。屋内,空调、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志愿者提前在休息室内准备了纯净水。
10日上午9点,参与方庄村“村庄清洁日”的干群在木屋内集合,简单制定了对公厕、水面、游园、庄体等不同区域的清洁方案后,每个人揣着一瓶水便出发了……
“休息室不仅能歇脚,还能指挥分配各项清洁工作,让整个流程省事高效,我们干起活来也轻松。”一位村民如是说。
隔壁凌东村则另辟蹊径。村里向在清洁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村民发放日用品,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进来。
同是每月10日为“村庄清洁日”的还有邱集镇。该镇腰圩村村民吴广学年近六旬,每个月都来参加“村庄清洁日”行动。虽然夏天顶着烈日,感觉有点累,但是吴广学说他打心眼里高兴。用他的话来说,不是农忙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起帮村庄提升人居环境,顺便还能锻炼锻炼身体。
“村里老人居多,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动力不足。”为此,邱集镇人居办主任张超绞尽脑汁,想办法提升村民的积极性。起初,张超干脆带几个志愿者,到村民家前屋后尽心尽力打扫,就连门口菜地的杂草也帮忙清理了。见此情景,原本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主动加入到清洁行动中来。
如今,邱集镇的“村庄清洁日”队伍逐渐壮大,虽说平均年龄偏大,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年轻人。大伙儿齐心合力,很快就让各自村庄“旧貌焕新颜”。
探索“长效机制”
全民“村庄清洁日”全面拉开,如何进一步巩固村庄清洁成效、将“村庄清洁日”转变为长效机制,成了各村(社区)的一项新课题。
事实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政之所向”,同时也是村民们的深切期盼。绝大多数人心里明白,“村庄清洁日”不只是扫扫地、收拾收拾宅前屋后就可以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亦是建设和美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效,很多镇村“因势利导”,想方设法让所有参与者明白,他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获益者。
“看着村子里里外外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我们也跟着高兴。”村民老刘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能为美丽家园出一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这点力气,花得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以“村庄清洁日”带动的全县村庄“大扫除”,成效显而易见。
“每个镇有每个镇的办法,每个村又有每个村的点子。”县人居办督导组组长郭淼坚信,通过接下来全县范围的跟踪检查督办、各类长效管理机制的健全配套,“‘村庄清洁日’一定能够稳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