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路”开辟生态农业新美景
水稻只管种,不用管理,不打农药,不施肥,亩产仍能超千斤。你信吗?
还真的是这样!
在江苏新沂,这种与鱼虾蟹鸭等在一起的水稻,实现了“稻+N共生”。除去各类成本,每亩收益有1万多元。
记者实地考察了这些新“稻路”。
新沂市草桥镇卢圩村党支部书记戴中辉带记者来到一片周围水塘环绕的水稻田,稻田四周环绕着1米见方的深沟,清水缓缓流淌,低头仔细一瞧,不时有小龙虾露出头来。光脚踏进一片水稻田,小龙虾时不时拍打脚背,伸手想抓,却是两手空空。
戴中辉告诉记者,水稻田里养了1万多只龙虾、小螃蟹。“只要用一点农药,这些龙虾螃蟹就会死。你看现在,它们活蹦乱跳的。”
“5年前,卢圩村开始采用‘水稻+N’种植。对于水稻不打农药,许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现在虫害一年比一年猖獗,一般农户打四五次农药都打不完,一次农药不打,很可能会颗粒无收。但事实是,我们做到了。”戴中辉说道。
“你看这块田,起码有10万个稻穗,每穗有300多粒,亩产肯定要超1000斤,而我没有用一次农药,施一点肥料。”站在田头,稻浪翻滚,稻农张德栋满心自豪。
稻田里的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我自己家里有几亩田,一年最多要打10次农药。这里插好秧苗后,就基本不用管理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只要听听戴中辉讲的道理就明白了。他说,影响水稻一生最大的病虫害是褐稻虱、卷叶虫和纹枯病。在掌握了病虫害的特点后,就进行各个击破。首先,褐稻虱喜欢待在水稻根部的海绵体里,他就采用深水、浅水交替灌溉的方法,将褐稻虱连虫带卵淹死。其次,卷叶虫是喜欢在水稻苗叶上安家的家伙,但一碰到风吹草动,又喜欢像蜘蛛一样,空降到地面蛰伏一段时间,等风吹草动过后,再攀爬到自己安乐窝里。但这次它们没那么幸运了,遍布于稻田的龙虾、甲鱼、螃蟹们,正瞪着小眼睛、张着大口,等着它们当美食呢。至于纹枯病,鱼虾蟹稻共生的田块,为了便于鱼虾蟹爬行,种植密度是普通水稻的三分之一,光照通风的生长条件,根本不会发生纹枯病。
“鱼虾蟹鸭养在稻田后,能吃到蜘蛛、螺蛳、小虫等活食,个个身强体壮,行动敏捷,肉质也提高了。”稻农张德栋给大家算起了一笔账,“我的稻米完全不用农药,是正宗生态米,在市场上卖18元一斤。水稻每亩有1300到1400斤,鱼虾这些的亩产能有200到300斤,更别说省掉了除草药、农药一大笔环保账了。”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暑假期间通过调查发现,新沂的15万亩“水稻+N”稻田就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繁多的物种形成稳定的食物链,有益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窑湾镇腰庄村水稻田引进螳螂卵块,养殖青蛙,替代农药进行灭虫;引进水花生甲虫,控制水花生杂草蔓延……水稻田发现动物9纲110种,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娃娃鱼。
稻在水中摇,小动物在田间跳,害虫没了,土壤中腐殖质多了。被生态种养改变的,不只是土壤,还有水草、沼泽地,白鹭、野鸭、成群野鸟,小鱼、小虾、野黄鳝……目前,新沂的稻田为本土的昆虫、鱼、蛙、螺、虾、蟹、鸟等多种生物营造了适宜栖息地,增加了湿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食源,成为一个健康循环的“天然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