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上下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一到冬天,这些独居老人几乎足不出户。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头发是不是长了,组织理发师来给他们理发。再看看屋里的用电、用气设备,电路老化的及时安排人来修。”
2023年12月22日,
桃园镇袁海村党总支书记胡刚
将从镇里领来的
棉衣、棉被送到村内独居老人手中,
又走进每位老人屋中,
仔细检查燃气、用电设备的安全情况。
当前,
这样的走访慰问和检查
正在全县各地上演。
01
睢城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弱帮困志愿服务队开展孤寡老人慰问走访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棉被等御寒物资。
02
睢河街道各社区开展“寒冬送温暖”走访关爱活动,社区干部、志愿者等为特殊群体送上棉衣棉被,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遇到的困难,同时进行用电、用气等安全隐患排查。
03
姚集镇政府采购了400床爱心棉被,送给各村分散五保老人和独居老人。
04
王集镇各村(社区)分别组织开展“送棉被,传温情”行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暖心被褥、被罩、床单等物资。
05
双沟镇各村组织人员逐一走访看望辖区内的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并给他们每人送去一件新棉衣。
06
魏集镇各村相继开展“御寒潮·送温暖”暖冬行动,走访慰问村内独居高龄老人、脱贫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送去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
07
凌城镇组织人员逐一走访辖区独居老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08
梁集镇组织志愿者为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送去饺子,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叮嘱他们注意防寒保暖。
面对气温骤降的寒冷天气,睢宁上下迅速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通过加强部门、属地协调联动,优化服务供给,完善应急预案等政策措施,为独居、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送去物质上的温暖与精神上的关怀,同时打捞群众需求,消除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他们顺利安全过冬。
在桃园镇仔仙社区,
暂住在弟弟家的
五保户、今年75岁的独居老人白福胜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到来十分开心。
白福胜兴奋地告诉记者,
春节前他就能住进新房子了。
“我以前住的房子是个土房子,
墙上裂缝得有巴掌宽,一下雨就积水。
现在政府帮我盖了这个房子,
再也不会漏风、漏雨了。”
白福胜说,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他,
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这两天天冷了,还给送来了棉被,
“生怕我被冻着了”。
这样的暖心场景
来源于正在全县开展的特殊困难群众
“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
记者了解到,在专项行动中,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在摸底排查上突出“细”字,精准复核认定帮扶对象,及时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在冬季严寒天气下,上门巡访关爱的频次正在加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了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特殊问题,
相关工作人员也都及时进行处理,
把关爱融入日常。
李集镇袁肖村妇联主席王秀莲在为特殊困难群众发放过冬物资时,发现留守儿童小雨(化名)因为发烧请假在家,而家中只有一位81岁的爷爷照顾她。得知这一情况,小雨家便成了王秀莲的一个工作点,三天两头就来一趟,孩子生病期间更是天天来。
“留守儿童基本是爷爷奶奶带着,照顾起来不方便。现在天气冷了,我们要到户看他们有没有生病。有需要去看医生的,我们就帮忙带去。”王秀莲说。
记者从县民政部门了解到,在当前的救助保障工作中,县民政部门发挥了指导监督作用,各镇(街道)抓住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做实“雪中送炭”工作,发挥好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切实打通困难群体保障“最后一米”。
除了做好独自居住老人
及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的帮助工作外,
居住在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
也享受到了温暖如春的待遇。
李集镇养老服务中心有五保户和社会托养老人59人,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记者在该中心走访时看到,老人们或聚集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或围绕花坛散步,每位老人的宿舍内都暖气十足。
今年80岁的苗录志是五保户,
住进李集镇养老服务中心以来,
“不孬”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词。
苗录志说:
“我们这每天吃得好,穿得也暖和,
平时服务中心都照顾得很到位,
还有这么多人一起聊天。
这日子过得真不孬!”
李集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陈诚告诉记者,
他们为每位老人
都购置了棉大衣、棉鞋和棉被,
所有老人居室内的空调24小时开放,
还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带老人
去浴室洗热水澡,
让老人们都过得温馨、舒适。
据了解,截至目前,
全县已累计走访困难群众4.51万人,
发放棉衣、棉被近两千件,
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点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