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传统味、年轻态……泰山庙会,频上央媒!

2024-5-25 16:25:33 来源:无线徐州 评论:0

5月25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江苏总站以

《江苏徐州300年历史庙会出新

儿时记忆扑面而来》

为题聚焦徐州泰山庙会
一起来看看

徐州流行300多年的庙会

都有啥新“玩头”?


图片


全文如下

↓↓↓

一提起庙会,总会勾起不少人美好的回忆,在江苏徐州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泰山庙会上,传统非遗纷纷推陈出新,首日便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前来游玩。


今年徐州泰山庙会分为非遗商品、民俗文化工艺品及文创商品、餐饮及游乐等三大片区,设有约500个展位。作为传统庙会的保留内容,各式手工艺品备受青睐。燕车、陀螺、木刀木枪等各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选购。燕车是许多人的童年玩具,承载着美好的儿时记忆。手工艺人专程从山东省郯城县赶到徐州,他们带来的燕车种类繁多,有传统的双轮燕车、三轮燕车,还有结合现代元素设计的新型燕车。这些燕车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制作工艺十分讲究。

而在非遗商品展区,香包摊位格外引人注目。和传统的香包不同,这些香包配色鲜艳,小巧却很亮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元素,将传统文化与潮玩艺术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赏和购买。


徐州泰山庙会是苏北鲁南、豫东皖北一带历史最悠久的庙会之一。每年庙会正值准备夏收夏种的时节,所以庙会曾经以各种农资贸易为主。近年来,庙会主题不断与时俱进,特色非遗、地域美食等越来越受到年轻游客的喜爱。



5月24日

中国新闻网以

《徐州泰山庙会热闹举行 吸引数万名游客参与》

为题报道徐州泰山庙会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图片


除了央媒

5月24日

香港商报网以

《江苏徐州举办2024泰山庙会》

为题报道徐州泰山庙会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图片


提起徐州的庙会,您会想起什么?

庙会,集聚人气,热闹非凡。徐州的庙会一年中有很多场,如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九里山白云寺庙会、五毒庙会、子房山庙会、城隍庙会、关帝庙会、蟠桃庙会、彭祖庙会等。


民国初年,徐州宿儒杨维周在《泰山竹词》中有:“纷纷俱作泰山行,绿女红男尽出城。”可见逛庙会有多么热闹。


图片


木制、泥制玩具是徐州庙会的特色之一。来自鲁南皖北的民间艺人,带来的木刀木枪、小鸠推车、花棒槌、竹蛇,泥狗、泥哨、竹哨、泥狮子,泥制的关公父子、观音、西游记人物等,因极具民俗和地方色彩,而倍受欢迎。


逢正会时,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近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江苏总站走进2024年徐州泰山庙会,带您一起了解“出圈”在何处。


图片


泰山庙会 在历史中传承



徐州泰山庙会,古老又新鲜,人们逛集市,品美食、赏民俗,在浓浓烟火气中共享初夏的美好时光。泰山庙会设置了500个展位,既有非遗商品,又有民俗工艺品及文创商品,还有糖人、糯米糕等各类小吃,三天吸引了200000人次前来游玩。


和以往不同,如今的庙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是传统的艺术和现代的结合。香包逐渐演变为小而精,并且可以专门绣字,表达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在庙会现场,不少人通过手机直播庙会的盛况,感受楚汉文化,感受徐州的风土人情。大家感受徐州,推荐徐州,不亦乐乎!

图片



民俗文化 在重构中重生



说到徐州的泰山庙会,它起源于清朝初期康熙年间,经过清朝、民国300多年的发展,是苏北鲁南、豫东皖北一带历史最悠久的庙会之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延续至今,徐州庙会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在升腾的小吃香味里、摊贩的吆喝声中,能见识各种民间杂耍绝活儿,更奇妙的是,气氛竟然十分和谐、一点也不突兀,反倒能让人大开眼界。约上三五好友,陪同父母家人,在庙会上逛一逛,沾沾喜气,凑凑热闹,吃几样小吃,其乐融融,欢乐祥和。

图片


正如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所说,年轻人成为泰山庙会的新亮点,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年轻人对于泰山庙会的热情参与,一方面反映出庙会的举办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也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这种吸引力不仅源于庙会上丰富的非遗商品展示、手工艺品和地道美食,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泰山庙会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更标志着民俗文化在新时代下的重构与传承。

图片


文脉赓续 在文旅商融合中长红


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出土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还有一条集萃了千年文脉的历史轴线——“彭城七里”。


在徐州,既有徐州汉代至明代“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城叠城景观,也有文庙、大同街、城隍庙、回龙窝、快哉亭、户部山等重要历史文化节点,分布着2片历史文化街区、12片历史地段、45处53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历史建筑,楚汉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等均有呈现。


图片

传承历史文脉,聚人气展新意;

发掘文化资源,年轻态热出圈;

融合文旅商产业,提经济链未来。


徐州 未来可期!

图片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