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返乡修路!一位92岁老党员的初心!

2024-5-31 9:06:03 来源:无线徐州 评论:0
日前

铜山区单集镇郁楼村单庄自然村
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
村里10条“断头路”
通了!
👏👏👏

单庄自然村村面积较大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村里多条道路还是“土路”

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受到影响


今年3月

一位92岁的徐州籍老人回乡祭祖

带动村民们和返乡游子

自发捐资出力

2个月左右的时间
就将村里的多条道路修整、连通



01
从黄泥路到水泥路

近日,记者走进单庄自然村,看到村里的几条主干道均铺设上了混凝土,崭新的路面干净平整,地面硬化后的便民活动广场也已开放,供村民日常活动使用。
村民们说,村里的很多条“土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一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就满是泥泞,日常出行、运输都很麻烦,“只要碰到下雨天,得带两双鞋出门。”

图片

修整前的道路

直到今年清明节,原航天工业部中心医院教授级主任医师,离休干部单兴均回乡祭祖,看到村中主干道破损严重,一路颠簸,便萌生了为家乡修路的想法。

图片

正在施工的道路

单兴均老人带头捐资,还带动了不少返乡游子和村民自发出资出力,一个月时间就筹措资金50多万元,先后网化、硬化道路2300余米,便民活动广场300余平方米,解决了之前道路旱天飞土、雨天泥泞及多条“断头路”不连接的状况,既改善了村貌环境,实现了出行通畅,也解决了道路安全隐患问题。

图片
图片

修整后的混凝土路面




02
从穿球鞋到穿皮鞋

在单庄自然村,记者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92岁老人。

图片

据老人回忆,1946年,那时不满15岁的他随亲属参军,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等,还曾参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80年代被派往西非几内亚参加援外工作。

图片

单兴均(左)

这位离家78年,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无论走到哪里,心中一直挂念着家乡,关心着家乡的建设。

“这些年村子里变化大,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上电了,用上自来水了,就是这路一直不通。虽然离家多年,但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更不能忘记真真正正为群众干好事、做实事的初心。我年纪大了,做不得许多大事,更要尽力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不少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其实早就有修路的想法,奈何力量有限,这次在单兴均老人和返乡游子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听说村里的路修通了,单兴均老人说他激动得“一夜没睡”。

“之前回家都是穿球鞋,因为路不好走,但这次回来,特意穿了双皮鞋,因为我知道回家的路修通了,没有泥。”




03
从“小家”到“大家”

提起家乡的变化,同单兴均老人一同反哺家乡的游子,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单强,特地带记者去以前的老房子转了转。

图片

单兴均(左)、单强(右)

这次村里修路一直修到了家门口,原本门前的空地上已经铺上了混凝土,跟村里的主干道连接,日常出行干净方便了很多。

图片

“我们的‘小家’就是村子这个‘大家’的缩影,村民的日子好了,乡村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当农村的小路越来越平坦,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图片

单教授告诉记者,他在家乡生活15年,外出求学15年,在校执教15年,接下来希望能将更多的15年奉献给自己的家乡。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单兴均老人一行不是个例,而是无数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游子们的缩影,就像单兴均老人说的“无论走多远,我永远想着家乡,我永远忘不了她。"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