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半个月花了8000块!六年级女孩偷拿家中现金买卡片

2024-6-5 11:55:03 来源:徐州新闻 评论:0

近日,徐州市民王女士发现家中的现金少了8000元。仔细一询问,钱竟然被自己六年级的女儿偷偷拿去了,而且短短半个月时间就花得一干二净。据王女士说,绝大部分钱,都花在了这些卡片上。


图片


孩子偷钱买卡 大额消费商家该不该劝阻?

在发现女儿偷拿家中现金之后,王女士联系了学校老师,请老师帮助了解情况。“老师和同学给我反馈,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每天都在那买卡。”

近半个月来,王女士的女儿每天都带着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的现金来到学校,利用中午去校外吃小饭桌的机会,在学校对面的文具店购买“小马宝莉”卡片。

图片

同学描述的事情经过

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每天都会到文具店,整盒整盒地购买“小马宝莉”卡片,每盒的价格60元到180元不等。

卡片的玩法类似抽盲盒,王女士的女儿只保留了一些比较珍稀的卡,大部分普通卡片都被她送给了同学,甚至直接扔掉。

图片

王女士:

作为家长,我有责任。作为商家,允许一个孩子频繁大额消费,老板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店主拒绝退款 孩子撒谎跟我有啥关系?

随后,记者和王女士一起来到了这家文具店。

文具店老板表示,王女士的女儿最近确实经常来店里买卡,但一共不过买了几百块钱的卡而已,远远没有几千元这么多。

图片

“你有什么证据,说这些卡都是在我这里买的?”文具店老板说,“我是给你开发票了,还是给你开单子了?”

文具店老板还拒绝了王女士退款的要求,她表示,已经拆封的卡片不能退换。

这件事发生之后,文具店老板特意在店里张贴了告示。

“我曾经问过孩子,她说是自己的压岁钱”,老板觉得自己并没有责任,“小孩子撒谎跟我有什么关系?”

图片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律师认为,如果孩子购买的商品超出了未成年人的正常消费水平,且事后没有得到家长的追认,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法律行为。

但是,多贵算是超出了未成年人的正常消费水平?对于这个问题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司法实践中,通常会参考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日常消费水平、家长平时给予的零用钱多少、家庭收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

图片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集卡游戏?

近年来,各种卡片收集游戏在孩子们中间非常流行,比如女孩子喜欢的“小马宝莉”卡,男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卡。甚至还有烟卡,都很受孩子欢迎。

高级心理咨询师陈玺妃认为,其实这些游戏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你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玩过洋画,是不是也收集过糖纸?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图片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像上瘾了一样,不惜在这上面花大钱?

“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价值感。”陈玺妃说,“为什么学霸不会去做这些事情?因为他通过学习能得到一份独特的价值感。而你去看这些成瘾性的孩子,他一个特点就是缺少家庭的认可、缺少老师的认可、缺少同学的认可。”

其他人没有的珍稀卡片我有,其他人买不起的烟卡我买得起,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获取社交上的价值感。

图片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应该努力从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然后以此为基础,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和支持。

同样,作为老师也应当去发掘每个孩子身上向上的一面,进行鼓励和支持。

陈玺妃:

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觉得,原来他是一个闪光的孩子,只是他闪光的那个点不一样。其实这是帮孩子回头最快的方法。但是这对于老师来说,无论从能力和精力上,都是很大的挑战。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