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6名在校大学生
假冒明星实施敲诈#
的消息冲上热搜
23日,上海警方通报一起
假冒知名明星、公众人物
实施网络敲诈勒索案件
犯罪团伙通过
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引流
发布假冒明星私人社交账号
待受害者添加好友后
冒充律师、警方等以涉嫌
侵犯隐私为由对受害者进行敲诈勒索
因痴迷追星
12岁孩子刷短视频被骗
近期,上海浦东警方接到一学生家长报警求助,称其12岁的孩子小李在网上被人敲诈,损失1.1万元。
民警调查中得知,当日小李在家上网时偶然刷到一条短视频,发现某位“明星爱豆”意外透露的私人社交账号。小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添加好友,不久对方竟通过了,还打来语音通话。
小李还沉浸在加到“明星”好友的喜悦中,没料到通话的对方却自称“律师”,说小李泄露了明星的私人社交账号,要承担法律责任,若小李是清白的,就需要配合他工作。
对方听出小李是未成年学生,于是提出让小李拿着爷爷奶奶的手机,向他指定的账户转账验资,用于“证明信用”洗清嫌疑,事后会自动退还,若不转,就让警察来抓小李。通过短视频发布虚假明星私人账号
在对方持续诱导和施压下,小李最终拿来老人的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共计1.1万元。直至老人发现扣款提示后,向小李确认才知道被骗了,于是立即报警。6名在校大学生被抓!
犯罪团队专挑未成年下手
警方很快锁定一个分布在外省市的犯罪团伙。8月7日,专案组分别在多地警方配合下集中收网,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这6名嫌疑人都为在校大学生,其中以陈某为首的5人系朋友关系,他们偶然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兼职”信息,在明知这份“兼职”是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伙同萧某形成了从虚假信息发布到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
诱导未成年人转账
经查,自今年1月以来,该团伙通过各个短视频、社交网络平台发布伪造的“明星”和“公众人物”相关聊天内容,并故意留下“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社交账号或者二维码,吸引防范意识较薄弱的未成年学生主动添加好友。随后利用未成年学生涉世未深的心理,冒充律师、警察、明星等身份,以涉嫌侵权、泄露明星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敲诈勒索。同样的套路
杭州10岁女孩被骗2万余元
8月23日杭州临安警方
也披露一起类似案例
因痴迷追星
杭州10岁女孩小冉(化名)
7月底的一天,小冉(化名)拿着外婆的手机在家里玩,无意间在某平台上刷到了某明星工作室的企业微信二维码,因对明星由衷的喜爱,小冉毫不犹豫地扫了二维码。
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一条令其心生恐慌的消息:“你好,由于某明星的微信被犯罪分子和私生饭恶意泄漏,导致了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到了某明星的私生活,现已报警处理……”并要求小冉添加“律师”微信进一步详谈。
未经世面的小冉被吓得六神无主,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添加了“律师”的微信,在“律师”的语音指导下,懵懂无知的她打开外婆的手机银行,因知晓外婆手机银行的密码,小冉不到一会儿工夫向对方实施了多笔转账。
直到家人察觉小冉神色慌张,询问下才知道她遇到了诈骗,于是,家人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求助。此时,小冉已使用手机向对方转账了5笔,累计金额达22999.88元。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家长应加强未成年人日常防范教育,并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账号、密码。若遇此类情况,请及时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