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续的文化热忱
传递纸质阅读的温度
1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赴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开展名家见面会活动,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月斌就如何紧跟时代的变化,保持文学阅读的深度与写作的独特性,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与探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克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华东参加活动。

讲座开始,赵月斌教授先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越来越强大的数字化时代,AI技术的发展、写作工具的变化为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随后,张炜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经历给出了答案。张炜老师表示,与传统的纸笔写作相比,电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写作者提供了“无限写”的便利,但是作为不同的工具,用笔创作可以带给人理智和思想上的和谐;而持续不断的写作生活也让他逐渐意识到:“写作需要力量,因为写作是一件综合了毅力、体力、意志等各方面的事情。”

对于在手机网络时代,大家更愿意选择阅读短文字的问题,张炜老师认为,一部作品的长度不是问题,品质才是关键,读到一本好书时获得的满足感、愉悦感是其他事物无可比拟的。同样,现在读者可读的作品很多,对于写作者而言,创作更应该讲究品质,而不是数量,能够坚持写足够好、品质高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对话中还提到,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更需要个性化的阅读、有审美的阅读。一个作家的创作就像是生产,他需要和读者见面,和真实的文字面对面,而读者也需要和作家面对面。我们要在AI时代下做一个“挑食”的人,而不是被“投喂”的人;要做一个会品、有品、有辨别能力的读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书,获得优质的精神食粮。

在互动环节,读者李建华对小说《黄沙》中精妙的观察角度印象深刻,他向张炜老师询问了创作时的构思与经验,张炜老师表示,丰富的机关工作生活为自己提供了创作的“第二宝库”。在被问到家长应如何指导儿童的阅读与写作时,张炜老师强调,儿童要多读经典,可以适当阅读成人作家创作的、对儿童无害的作品,除关注价值观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对儿童语言习惯、语言品质的培养。

“我们举办名家见面会,是希望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云龙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云龙区图书馆将继续举办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