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剪纸这项绝技,国家点赞!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
手腕翻飞,剪随心走
剪纸这门传统手工艺术
你了解吗?
在徐州新沂
剪纸这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为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沂剪纸:千年传承的艺术瑰宝 2008年,新沂剪纸作为徐州剪纸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艺人王桂英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新沂剪纸属于北方一派,与南方流派的严谨、细腻、精致相比,新沂剪纸线条粗犷、造型古拙、构思奇特而不拘泥于传统,更多地采用了写意手法,不追求形似,以简约的刀法表达了心目中的生活。 新沂剪纸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塑造形象,对疏密关系进行大胆处理和把握,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有时出其不意地在大面积色块中镂出一些灵性的物象,画面朴实,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地方现实生活和民风民俗。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新沂剪纸在众多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上左:《尊老爱幼》 王桂英 上右:《洗被单》 王桂英 下左: 《牛拉犁》 王桂英 下右:《三打白骨精》 王桂英 《梅兰竹菊》 于敏 《孕育》 刘冠玉 《春夏秋冬》 衡瑞侠 新沂剪纸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样)、特种剪纸等。以王桂英(国家级传承人)为代表的新沂剪纸,剪法上没有固定的章法,率性而为, 更多地采用了写意手法,不囿于形似而重于神似,格调自由奔放。 创作时,剪纸艺人无需底稿,手随心运、率性而为,起剪后千刀不断,线线相连,刀法简练流畅,犹如写意的水墨画。创作取材丰富,内容广泛,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类型的作品,也有以农村生活为主题、反映农村生活习俗、劳动生产、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剪纸作品。 左:《新农村》 王桂英 右:《家》 王桂英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古长》窦昌建 《喜花》 于敏 新沂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广泛分布于新安、北沟、草桥等镇(街道)。其中,合沟镇是声名远播的“剪纸小镇”,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这里就走出了王桂英、韩瑞红等12位著名剪纸艺人。 合沟镇金剪刀公园 苏北民间艺术馆 合沟镇被授予“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和“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称号 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合沟镇里成立了“王桂英剪纸工作室”,剪纸爱好者可以随时报名,由王桂英老师亲自培训。 王桂英老师现场教学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挖掘传承民俗文化,合沟镇开展“民间剪纸文化培训班”,组织王桂英、韩瑞红、于敏等老师进村、进校讲授剪纸技艺,带动培育民间艺术爱好者,拓展全民学艺活动,通过剪纸文化给群众注入“核心价值观”新的活力,提高广大群众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让善的民风广为传播,同时传承民间剪纸艺术。 王桂英、于敏进校授课 王桂英、于敏等进村授课 新沂剪纸的代表性人物为国家级传承人王桂英,1940年出生于新沂市合沟镇,7岁时开始剪纸,至今已从事剪纸七十多年。1995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3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特色文化明星,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剪纸传承人,现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电视台纪实频道跟踪一年拍摄名为《干妈》的纪录片。其作品在《北京周报》《艺术状态》《江苏书刊》《中国农民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其中《说书》《爆米花》《农家》等15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1年在徐州博物馆举办《四季—民间艺术家王桂英的 生活与艺术》展。2002年在上海杰·画廊举办《王桂英剪纸艺术》展。2007年的《国粹》艺术季刊杂志第5期又专门介绍了王桂英的剪纸。 新沂剪纸国家级传承人 王桂英 以王桂英为代表的新沂剪纸艺术家,在接续传承中创新求变,大胆摆脱固有题材的束缚,突破约定俗成的民俗事项和传统纹饰谱系,更多地将关注视角转向当代社会,以剪为笔、以图叙事,用剪纸书写“生活史诗”,创造性地展示了一个记录时代变迁的图像世界,为民间剪纸艺术开拓新的叙事方向。 《说书》 王桂英 《爆米花》 王桂英 《农家》 王桂英 新沂剪纸,这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手工艺术,不仅仅是纸上的一幅幅精美图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剪纸艺术势必愈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定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