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0㎡!徐州又一新地标!居然全是吃的
一座凝结千年饮食智慧的文化地标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
即将于户部山南侧精彩亮相
走,跟着晨小编走进这座博物馆
去“尝尝”那些彭城美味
旧址新生 从街巷烟火到文化地标 走进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施工现场,一座巍峨的古风门楼已初见雏形,成为整个项目最亮眼的 “文化符号”。 “这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彭门楼。”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彭门也是徐州的别称之一。” 据了解,该楼以传统建筑形制为基底,融入“礼乐之门 时空叠幕” 的创新设计理念,不仅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主入口,更是一座“立体文化舞台”。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位于彭城七里 “土城汉风”单元,其前身为徐州汉王府酒店。2023年,徐州市政府启动改造计划,旨在将其打造为极具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地标。 博物馆可经营区域共3层,总体量约6700平方米,规划70多个特色铺位,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商业矩阵: 一、二层聚焦徐州非遗传统名小吃与地方特色美食,融合水吧、文创零售等多元业态,其中二层侧重主食类及网红小吃; 三层则汇聚高端特色餐饮,全方位展现徐州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馆内不仅汇聚了地锅鸡、蛙鱼、米线、烧烤等徐州特色名吃,还融合品牌餐饮、国潮文创、国风茶饮等多元业态。 该馆以“分层业态+立体动线”为核心理念,科学规划三层空间,构建起层次分明的美食消费矩阵,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全方位感受徐州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吃得好,更要让他们看得过瘾、玩得尽兴。”该负责人表示,为解决游客“只能埋头吃饭”的枯燥,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在主空间中精心规划了演艺戏台、环形舞台及多点位互动表演区,并预留多处舞美场景布置空间,游客可从不同角度沉浸式观赏演出。 馆内还安置了中轴线对景、全息演示厅、水榭戏台、LED瀑布屏等结合设计巧思与光影技术的场景。“如今的文化旅游必须让游客可感受、可体验、可品味。”该负责人表示,“这种饮食文化和演艺结合的展现方式,既能给本地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也能向外地游客展示徐州地域文化特色。” 据了解,目前,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内部各商铺也在装修。
包容多元 源远流长的彭城饮食文化
作为彭祖故国,徐州的饮食源头浸润着上古哲人的智慧。相传彭祖因进献雉羹得帝尧赏识,其“以食养生” 的理念开创了徐州饮食文化的核心根基。
彭祖留下的饮食文化,融汇到了徐州地方饮食风格之中。汉初,徐州作为楚王国都经济繁荣,饮食文化也快速发展。汉画像石上的 《庖厨图》 展现了当时的宴饮场景,从画面中可见,当时人们不仅吃谷物,也通过养殖、渔猎等吃上肉类,并饲养了马、羊等家畜。
2000多年来,徐州凭借 “五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汇聚八方商贾,也成为南北食材的集散中心。在这里,粟麦与稻粱并存,猪羊共鱼虾入馔,逐渐形成 “杂糅南北”“包容八方” 的饮食格局。
历史上的多次水灾,虽给徐州人带来苦难,形成了“城叠城” 的奇观,却也孕育了徐州豪放大气、包容多元的饮食智慧。饣它汤的辛辣驱寒、地锅鸡的鲜香入味、烧烤的香辣热烈……都蕴含着徐州人的生存哲学。
如今,来徐州品尝美食已成为众多游客的心头好。无论是富国街、丰储街等美食街上的米线、烧烤、把子肉、地锅鸡,还是县域的沛县冷面、睢宁卷煎,都让他们流连忘返。
张海泽的感慨道出了许多食客的心声。而如今,户部山南侧一座正在崛起的建筑——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即将破解这份 “幸福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