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五分钟,吃口饭可以吗?”“抱歉,我接个电话。”“算了,你还是采访社区其他人吧,我真的很普通。”电话那头是鼓楼区一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郭光冉,原本约好的电话采访被不断“冲”进来的电话肢解得支离破碎。
“不好意思,这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去做,实在没法再和你聊了。”郭光冉这边的采访也不得不终止。通过多次被打断的电话采访,我也感受到了基层抗疫的不易、坚守和必胜信念。郭光冉是位“90后”姑娘,从第一轮核酸开始,她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你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我的回答是‘有任务就要上!再难,也别忘了微笑。’”郭光冉说。我从她青春爽朗的声音中,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的活泼与乐观。
“我不否认防控工作很辛苦,但是要学会‘苦中求乐’。比如,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天往试管上贴试管码,第一天贴的时候很慢,因为防护手套会黏住条码,挺耽误时间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条码搓开一角,再用试管卷上去,这样贴得更好,速度也快了很多。”疫情中,细节处提速一点点,整体效率将推进很多。
疫情刚开始的那几天,一天睡一两个小时,郭光冉也经历过。“有任务就要上!记得第一轮核酸我们凌晨3点结束,回去还没来及洗澡,通知第二轮核酸凌晨5点开始,洗完澡也没时间睡了,准备一下就又出发了。”令我惊讶的是,她基本是一句一笑的节奏下说出这段经历。“本次疫情,我家小区‘只进不出’,所以我也一直没回家,衣服也提前备好了。半个月没回家,每天晚上回去就跟家里电话,挺想家人的,但是说不了几句,因为实在太困太累了。”说到这儿时她语气平淡了些,“平时在家里,我妈总说我‘认床’,换个地方睡不着,看来她说错了,我在单位的床上,倒头就睡!”前不久,郭光冉穿上防护服,与医护人员一起爬楼为重点人群做核酸采样,她负责采样登记工作,一圈下来,防护装备浸着汗水,但充满勒痕的脸上,仍挂着笑容。“这些工作总归得有人做,爬楼就当锻炼身体减肥了,反正夏天也快到了!”电话那头,又传来快乐的笑声。随着这通电话在“快乐”的笑声中挂断,郭光冉又扑到新的任务上去了。电话这头的我脑海中留下的全是郭光冉的话语,她的笑声,像乌云散去后的太阳,给人力量。是啊,抗疫确实辛苦,但遇到困难,更重要的是学会迎难而上,用“有任务就上”的态度积极面对。我想,郭光冉“快乐”的背后,蕴含着更强大的品质,这种品质,叫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