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睢宁的冬天
今天和几位语文老师聊天,热气腾腾的饭桌上,说起小时候。想起小时候的冬天。
01.
应该是很冷的吧。
能听见北风呼呼的声音,能看见北风裹挟着一团团雪花砸向大地。寒冷的力量便深入骨髓。但回忆里却没有寒冷。
早上,艰难地从被窝里面起来,极不情愿,几次失败,几次重起,衣服是凉的,母亲通常会把我的棉袄棉裤拿到厨房,烤烤。
那时的厨房似乎永远是热气腾腾的。母亲便把我的棉袄棉裤放在锅门,用手撑着,不停地旋转,火苗夹着青烟钻进棉絮里。
全部暖和了,母亲便把衣服团好,揣在怀里,一路小跑到我的床前,我就立刻起床,伸进两手,伸进两脚,温暖便被结结实实地裹进了我的身体。偶尔母亲大意了,裤脚和袄袖也会有烤焦的痕迹,也会有青烟呛人的味道。
02.
那时候,父亲在村里收购粮食,我家院子后面有一个大大的仓库,一边码好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一边放着父亲的床。
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夜生活,父亲会从地摊上买来一本又一本书,左邻右舍吃完饭后就会穿上大袄,系上围巾或腰带,到我家听父亲读书。
仓库墙上是几根钢筋搭建的栅栏一样的窗户,母亲就用塑料纸封好,把寒冷拒之窗外。太冷的时候,还会在屋里架起几根木柴,烤火,火光就映出四周的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和他们叼着旱烟的陶醉的深情。
我躺在父亲的床头,听他读《薛刚反唐》《隋唐演义》《杨三姐告状》《霸王别姬》等等,大鼓,扬琴,快板,柳琴,拿来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没有选择,没有挑剔,听过了还可以再听,偶尔他们还有一句没一句地交流一下,甚至为了某一个人物的结局争得脸红脖子粗。这些互动往往在故事的下一个章回开始时没了声音。我通常就是在大人的故事中进入梦乡的。
03.
白天,似乎没有太多的印象。我们在课间玩着草根游戏,丢沙包,跳绳,推铁环,还会在一起“挤油油”,没有性别差异,你挤我,我挤你,棉裤扯烂了,露着棉絮。
考试也是有的。操场就是我们的考场,桌子在操场一字排开,头上是蓝天白云,耳边是风声,眼前是题目,身边是走来走去的老师。
冻手,把手放在嘴边哈哈气,继续答题。腿坐麻了,就换个姿势。偶尔有作弊的,伸长脖子,被监考老师拍一下,缩回去了。一年的学习,就交给大地苍穹检阅吧!
没有监控的考场,现在想来,好气派!
我们,就在这样的冬天里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