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邳州|返乡有奔头,有家有业稳当当
今年中秋“撞”上国庆,返乡成为不少外出游子的选择。“双节”期间,许多常年奔波在外的邳州人纷纷返回家乡,和家人团聚。他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见证了邳州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今天的“换个角度看邳州”系列报道,继续来听游子们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农业产业化 奏响“富民歌”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0月1日,戴圩街道组织部分返乡人员来到戴圩街道绿色生态水果番茄项目基地,参观街道农业转型和标准化生产范例——邳州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高品质绿色生态水果番茄项目。
基地负责人为返乡人员详细介绍目前基地内种植的各类番茄品种、种植的技术与条件等情况。
返乡人员刘冰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在广东佛山一所实验室工作。对新技术感兴趣的他,了解到家乡有新的智能化农业项目,对此萌发了想要参观的想法。
返乡人员刘冰说:“通过技术人员的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设备,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对无土栽培的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每次回来,看到家乡的道路越来越宽,周边园区也建起来了,我被邳州的发展速度所震惊。”
工业集聚 铺好“归巢”路
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也让不少返乡游子惊讶。返乡人员伏猛过去在苏州务工,今年“双节”,他提前回家,来到土山镇工业园区寻求发展机会,园区各企业成熟的生产技术、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连年增长的福利待遇为他就近就业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返乡人员伏猛告诉记者:“我在苏州也是做制造业这一块,经过了解,感觉家乡的制造业也很吸引人,而且在这边工作离家近,每天下班都可以回家。我已经跟一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在南方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张浩文,返乡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的发展业态不断丰富、产业不断兴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文明富起来了。
返乡人员张浩文说:“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新河的农林牧渔业也发展得非常迅速。”
产业兴旺 让幸福“触手可及”
产业兴旺,也有了更多就近务工的机会。说起家乡变化,在徐州工作的新河镇村民张凯迪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也给她提供了在家工作的机会。
“这次回家过节,到镇里的食品厂、养殖场看了看,感觉发展得很好,而且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我准备在这个假期转一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返乡人员张凯迪说道。
记者 / 程艳芳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