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便民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一肉牛养殖场发现个别炭疽病例,5人隔离治疗!

2024-8-7 10:17:53 来源:都市晨报 评论:0

近日,

山东聊城市

一肉牛养殖场发现个别炭疽病例。

当地立即封闭此养殖场,

5名直接接触人员全部隔离

并全面开展

病畜接触人员流调排查、

采样检测和症状监测。

图片

截至8月2日上午10时,有5名直接接触病畜的养殖场工作人员诊断为皮肤炭疽,症状较轻,已全部隔离治疗,其余密接人员全部严格落实健康监测,未发现感染。


张文宏发声



近年来,感染炭疽的病例较为少见。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8月4日晚在“华山感染”公众号发文详解发现炭疽感染后应该如何应对。

炭疽是一种感染炭疽芽孢杆菌造成的同时危害动物和人类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动物,尤其是草食性动物,人类一般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产品而意外感染,炭疽发病重点人群主要是从事牛羊牲畜养殖、屠宰和贩卖相关制品以及从事皮毛加工处理的职业人员。

张文宏表示:“炭疽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从人类开始蓄养动物后,人类感染炭疽通常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组织,或者通过吸入孢子而发生。自然感染炭疽的人类病例在全球范围内通常不多,但是在特定地区可能会因为环境条件和农业实践或野生动物种群的动态而出现局部暴发。”

他进一步称,针对本次出现集中暴发的感染者,要关注周边环境中潜在的炭疽杆菌污染情况,做到有效地消杀与监测特别是加强病畜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对流行区域的动物注射炭疽病疫苗

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号截图

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由于其细菌芽孢可以耐受各种极端环境,因此芽孢可以在体外以休眠状态存活很长时间,一旦环境适合,芽孢又可以激活分裂,危害人畜。正因为此,炭疽很难从自然环境中消除,预防炭疽有赖于疫苗、暴露后预防和对于病死牲畜的焚烧等措施。

从炭疽感染的临床表现来看,可能因感染途径不同而有所区别,炭疽感染包括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和注射性炭疽。炭疽芽孢杆菌有可能通过四种途径侵入人体,包括消化道摄入,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静脉注射。

专家表示,炭疽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体内,感染都可能导致播散性疾病。由于炭疽感染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一旦怀疑感染炭疽需要及时治疗。

炭疽是可以治疗的,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种抗生素对于炭疽芽孢杆菌有效,必要时还需要联合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不过在选择抗菌方案时,必须考虑毒素的产生、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脑膜炎的发生概率以及潜在芽孢的存在。

人对炭疽易感,易感性无种族、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和接触方式,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是感染发病的高风险人群。


炭疽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


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皮肤炭疽: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而感染。


  • 多见于、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


  • 炭疽痈型:丘疹或斑疹→水疱,水肿→出血性坏死,水肿扩大→浅小溃疡、黑炭样干痂→水肿渐退,黑痂脱落,愈合成疤。水肿坚实、疼痛不明显、溃疡不化脓等特征表现。


  • 恶性水肿型: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病情危重,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慎点!)>


肺炭疽:由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因人间传播风险高而被列为参考法定甲类传染病管理病种。


  • 起病多急骤,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


  • 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


  • 若不及时诊治,则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肠炭疽:由进食染菌肉类引起。


  • 急性胃肠炎型: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


  • 急腹症型起病急骤,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脑膜型: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


  • 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 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后不久死亡。


败血型: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表现为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索定新闻
,赞96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1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930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