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此没了23万,居民们要注意……
疫情防控期间
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疫情”之名行骗
今天带大家看看几种新型诈骗套路
如果大家遇到了,可千万别上当!

上月底,在家中的小王接到自称是来自“XX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小王上月初在医院就诊时与新冠阳性患者接触过,属于密接人员。
需添加公安机关工作人员QQ方便联系,小王挂断电话后赶紧添加了对方QQ。
添加后,一位自称是“公安民警”用户的,通过QQ聊天告知小王,需立刻退出微信,并下载名为“zoom”的软件申报个人信息并加入会议聊天室,否则渝康码将由绿转红。
小王照做后,对方称小王的个人信息被严重盗用,需点击链接配合调查。
小王在会议中点开对方发来的链接后,打开是一份“法律文书”的照片,他信以为真,便在对方的引导下退出了自己的苹果ID,在自己的手机上登录了对方提供的苹果ID。

此时对方提出需缴纳“取保候审保证金”,以小王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户会被资金冻结为由,让小王将所有资金转到一张银行卡内,并告诉其银行卡的账号及密码。
小王照做后,对方又让小王添加另外一个自称“工作人员”的QQ好友,并提供支付宝账单截图、借呗贷款信用截图,该“工作人员”以验证信用信息为由要求小王下载拍拍贷,但由于小王信用额度不够,未能申请成功。
此时该“工作人员”让小王找朋友借钱凑2万块,小王终于发觉被骗,可是苹果ID无法登录手机,银行卡取款密码也被他人修改,共计损失8000余元,遂报警。

作案手法:诈骗分子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受害人,自称防疫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渝康码异常、检测到行程与新冠感染者有交集、核对行程轨迹等理由,要求其配合转账验明身份信息,下载APP或者点击钓鱼网站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如果收到相关短信,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同行密接人员自查”的小程序里先自行筛查。


最近,赵阿姨在家中浏览微信群聊时,发现一个名为“XX区防疫知识讲座”的群聊里有人在发红包,赵阿姨在该群抢到几个小额红包后,发现群内有人在发布刷单任务,称完成即可获得小额佣金。

赵阿姨便按照对方发布内容的引导下载注册了一个名为“艺X素”的app,打开后便被系统拉入一个名为“总群-xxx文化传媒慈善活动总群”的群聊,其中有给明星演员点赞、给XX爱心慈善基金会捐款、在网站上购买东西等任务可供选择。赵阿姨按照任务要求在“X品网站”上注册了账户,并用微信钱包转账到其账户里,挑选购买了几样商品,也即刻获得了小额返利。

于是赵阿姨便依次点击做第二个任务,这次任务内容是要求给“指定银行卡”转账,赵阿姨照做,此时赵阿姨“X品网站”账户也同时到账同等数额,此时任务提示赵阿姨成为“幸运儿”,获得再次“转账任务”的机会。
此时赵阿姨发觉被骗,在群聊内咨询如何退款,对方以收款方是商家为由拒绝赵阿姨的请求,需再次完成“转账任务”才能退钱,已经发觉被骗的赵阿姨无奈之下选择报警,共计损失2500余元。

作案手法:诈骗分子通过建立“XX防疫知识讲座”微信群,在群里发小额红包,附带刷单任务,称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小额佣金,在受害人完成几笔刷单任务后,就开始诱导受害人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近日,小郭在家中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国家防疫办的工作人员,告知小郭其有一个快递包裹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需登记进行赔付。

对方引导小郭下载了一款名为“X视通”的app,对方通过该app邀请小郭加入视频会议,随后发送了一则网址链接给小郭让其点击进入。

当小郭点开网址后,上传了健康码等个人信息,对方通过会议给小郭展示了“本人照片”、“身份证”、“工作证”等资料,
并要求小郭将钱转入“指定银行卡”来验证信息,称一会儿就会退还给小郭。小郭照办,对方又以需查询小郭银行卡流水为由,要求小郭再次对“指定银行卡”进行转账。
小郭便再次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转账完成后对方称还剩多少钱一并转过去,但小郭已经没有钱了,才发觉被骗。共计损失23万余元,遂报警。

作案手法:诈骗分子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自称是国家防疫办工作人员,以受害人快递包裹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已对感染包裹进行销毁,现对受害人进行赔付为由,引导其下载视频会议app,诱导受害人点击钓鱼网址,骗其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收发手机验证码、要求其转账验明身份信息、引导其转账等,从而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批量购买账号,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群。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群后,会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最终被做任务拿返利的诱惑落入刷单诈骗。
聊天群里出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的信息,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都是骗钱的套路。
近日,有市民收到信函,声称国家财政部给大家发钱了!这份《2022年财政个人劳动补贴》包括了“工资补贴、社保补贴、医保补贴”等共十一项补贴,甚至还“与时俱进”地包含了“疫情补贴”!而且,领取也很方便。信函里附有一个二维码,直接扫码认证就可以完成领取!当然,这样的“好事”是有期限的,通知中提醒:“本周未完成视为放弃申领!”

诈骗分子以“申领补贴”和“重要通知”等字眼吸引眼球,诱导市民扫码,而所附二维码实际是一个钓鱼网站,扫描进去后将会需要你填写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以验证,当获取你的相关信息后,你的钱财就会被悄悄转走,所谓“补贴”反而变成损失!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盗取银行余额。
也请大家将这类防范知识,务必分享给家人朋友,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定要做好安全防骗教育。